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文档 > 教学心得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时间:2024-01-04 17:06:43
关于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范文合集6篇

关于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范文合集6篇

当我们对人生或者事物有了新的思考时,不妨将其写成一篇心得体会,让自己铭记于心,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数学教学心得体会6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1

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近几年我国特别注重义务教育,小学教育是义务教育的一个主要组成部分,在小学教育中有许多的疑难问题,不管是从学生的学,还是老师的教,都出现了许许多多需要我们去探究,学习,解决的问题。应用题就是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其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问题,应用题是对小学生数学知识应用能力的综合考察。将数学知识整合起来以问题方式进行测试,是考察小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标准。小学数学知识体系之间是融会贯通和相互渗透的,知识点之间并没有明显的界限,强化应用题教学是保证学生熟练掌握数学知识的关键。但是现阶段,小学数学中应用题教学还存在不少问题,需要我们及时采取措施将其解决。

一、小学数学应用题教学较差原因分析

现阶段在小学教学教学中学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较差,特别是二三年级的学生不能很好的读懂题意,学生只是一味的往一起拼数字和计算步骤,不能正确的解决应用题,学生对应用题产生了恐惧感和烦躁感,只是一味的去依赖老师,教师也不能很好的指导学困生解决应用题的能力。

1、应用题题目和生活联系不紧密

通过几年教学生活,我发现应用题题型和教学解析方面与学生实际生活联系不紧密,未能将应用题题目和小学生实际生活联系起来,尤其是乡村小学,有些应用题中所出现的一些名词或含义学生根本就不能明白,学生实际生活中也没有接触,根本感受不到应用题中所要表示的场景与含义。从而导致学生在理解题意方面存在较大难度,不利于应用题教学水平的提升。

2.教师教的方法单一,不恰当

此外,教师在应用题教学中模式不先进,方法单一,只是按照灌输教学方法进行讲解。一些老师在讲解应用题时,自己把题目读一遍,然后粗略的把题意讲一下就让学生开始列式计算,最后如果还有学生没有做出来,老师就在黑板上把正确的计算写一遍,这样部分学习好的学生还可以自主学习,能够把这道题理解了,会计算了,但对于学困生基本上就等于没有听,因为他们根本就没有思考,只是一味的抄袭老师所写的,也许还有同学根本就不知道这道题讲了什么。小学阶段的学生活泼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灌输式的教学模式很容易导致学生学习兴趣下降。小学生应用题掌握能力不足是当前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

3.学生学的问题

学生的学对于教学是至关重要的,现阶段学生对学习解决应用题没有多大的的兴趣,应用题需要理解,需要繁琐的计算步骤和做题顺序和方法,这样学生感觉很困难,在做应用题时学生也只是一味的完成任务,看见数字,想起什么方法就用什么方法,想起什么计算法则就用什么法则,根本不去读题,审题,也不去找其中的数量关系。一道应用题看似全班学生都完成了,但正确率却令人不敢想象。在我的教学生活中,我发现了一个可笑的问题,现在学生在解决应用题时如果是老师读题目,学生就大部分会做,但让他们自己读,却只有很少部分会做,这就是学生学的态度,学生对应用题的态度,他们只是一味的依赖教师,自己不用心去读题,去思考题,从而也不能很好的去解决题目。

4.教师和学生活动方式十分单一

新课程改革要求实施素质教育,素质教育理念提出,目的是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强调以学生为本,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引导者。但是从实际教学情况分析,教师的教学观念并没有得到改观,师生互动方式十分单一,学生主体地位未全面体现出来。应用题教学方法单一、陈旧,课堂教学效率十分低下,互动交流机会甚少。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将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作为教学重点,忽视了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交流,多数情况下都是教师在课堂上滔滔不绝的讲解,学生被动的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整个课堂学习气氛十分压抑,不能充分调动起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传统的应用题教学模式不能锻炼学生的思维,各项综合能力无法得到提升。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2

10月17日,我河东区教研室在汤头街道中心小学举行“数学送教下乡”活动。观摩了三位优秀数学教师采用不同学段、不同风格但同样精彩的课堂教学。第一节是邵珠浩老师的《田忌赛马—策略》,第二节是王佩佩老师的《圆的认识》,会后,第三节是刘玉娜老师的《百分数的写法和意义》。各位老师通过自己的课堂实践,给予了我们这些一线教师最前沿的引领,最智慧的启迪。一天的学习让我近距离感受着他们独特的教学魅力,耳闻目睹他们在课堂上的精彩演绎,让我学到了很多新的教学方法和新的教学理念。

创设的情境真正为教学服务,重视营造愉快课堂。在观摩中,充分感受到三位老师都是在努力体现新课标的要求。每位老师的教学充分体现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应该是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现在的数学课堂教学不再是单一的教师教,学生学的过程,而是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主动探究,师生合作交流的愉快的课堂活动。我们看到教师课堂体现了:重视营造和谐,愉快的自主探究课堂。师生在课堂中不再是原来传统教学中的传授者和接受者,施与者和容纳者;现在课堂中的,学生才是学习的主人,教师是学习活动中的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

下面就从一下几点谈谈本人这几节课感受最为深刻的地方。

一、扎实的基本功和驾驭课堂的能力感染了我,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就要有滴水穿石的精神,从点滴做起,坚持不懈积累经验。

二、课前准备过程很有特点,每位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创设情境教学,这样不会让学生一开始上课就觉得很紧张,而且还可以把学生的注意力从课间吸引到课堂中来,只有集中的注意力才是学习的最佳状态。

三、教学课件制作精良,充分发挥了多媒体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重要作用。无论从课题材料的搜集上还是从视听效果上,都非常富有创意,引人入胜,而且大多数都引用了视频型的文件,既形象又生动,吸引着学生的注意力。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有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得牢固掌握。

四、练习设计基础实效,新课过后的练习要及时巩固基础。只有及时巩固才能更好的使学生牢记掌握所学知识。

五、讨论交流的主体是学生。合作交流是数学重要的学习方式,以前听课观到的合作交流,多是师生的对话,老师对学生汇报进行汇总或评价订正。重结果,轻学生思维的碰撞和交流。

六、上课教师的教学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在这听的这几节课中,每一位教师都能对学生的来回答做出积极的评价,尤其凌燕老师的解决问题的策略,老师亲切和蔼的教态、抑扬顿挫的语调、给孩子们积极向上的鼓励使得整节课都充满着活力。

虽然只有三节课,但老师们带给我的精神大餐,却让我 ……此处隐藏7153个字……。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帮助学生总结和概括发现的结论,提供学生应用新知识的情境等。如何使讨论不流于形式,这就首先要求教师从设计教案的一开始起,就确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也是最能让自己感觉到已经尽了责任的办法,但是显然没有考虑学生接受的效果。对学生主体的尊重,就是要对“这个群体与它的成员之间的相互关系”给予研究,既要对“在群体中的个体积极性的发挥”给予重视,又要对“在个体积极性的推动下群体创造精神的发展趋向”给予充分的预测。信任,体会,摸索,尊重。分担他们的忧虑,接纳他们的想法,分享他们的喜悦,努力使课堂成为主动学习、充满探究精神的乐园。教师要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合作精神。教师还应该给学生的“合作交流学习”留出充分的空间与时间。组织学生汇报交流时,要积极引导每位组员站在小组的立场上,每个人发言代表着一个小组的成就,让学生增强集体荣誉感,当遇到一些有争议的问题时,教师可即时做出妥善处理,抓住机会引导学生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交流合作与探索。

(七)以学生为本,形成“小组合作学习”的评价机制

研究性学习中由于学生个体发展水平的差异,学习的结果必然会五彩缤纷。因此我们的评价应注重将他们的学习结果与适应他们发展水平的科学知识相结合,更应注重学习过程,而不仅仅是结果,应围绕着学生如何提问,如何收集信息,如何做出假设,如何解决问题等进行评价,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更要发现和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了解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发挥评价的教育功能,促使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发展。如:五年级梯形的面积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新课开始,让学生猜一猜怎样推导梯形的面积公式,学生有的说:“转化成三角形。”有的说:“转化成长方形。”“平行四边形”—————各有见解,这时,老师又追问:“你们是怎样想到的?”学生回答:“我们想到三角形、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在推导的过程中,就是先把他们转化成已学过的图形,所以我们想到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也许也是运用这种方法的。”对于学生的回答,教师当即给予肯定:“真棒,你们会运用已有的经验,进行大胆的假设,这是学会数学不可缺少的方法!”为使评价落到实处,教师应做到以下几点:

1、评价原则正面化,使学生享受成功的快乐

2、评价内容重点化,使学生反思学习的得失

3、评价方法多样化,使学生全方面了解自己

以往的课堂教学评价重结果、轻过程,重共性、轻个性。这种传统的机械划一的评价方法,是急功近利的表现,不利于调动每个学生的潜能。要改变这样的评价方法,就要实现评价方法多元。我们的具体做法是:

(1)关注结果 更关注过程

(2)关注共性 更关注个性

五、数学课堂“小组合作交流学习”探索后的思考

1、处理好独立学习与合作交流学习的关系

在合作交流学习之前要让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每个学生有了初步想法后再进行探究、交流,共同解决问题;这样做给不爱动脑思考或学习有一定困难的学生提供了进步的机会,对提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能力是有帮助的。

2、处理好形式和目标的关系

不能让好学生一个人代替小组汇报交流,或者让组长做小老师,而要培养小组成员建立一种平等、民主、互助的关系,使之对小组的学习任务建立一种责任感,以保证合作交流学习不放任自流或流于形式。

总之,“小组合作与交流”作为一种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绝不是一种简单的形式,不应该成为一种外部强加的过程,而应该是一个内部需要的自然过程,这是二十一世纪对人才的要求,也是新课程所积极倡导和当前课堂教学所必需的。只有充分地鼓励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每个学生解决问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得到最充分的发挥,这样“小组合作与交流学习”才能体现出实效性。

数学教学心得体会 篇6

小学数学课程改革实施过程中,一边实践,一边成长,不断地吸收了新的教学理念。体验了一个学期的数学教学,我颇有感触。在新课程的标准下,学生需要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再创造”,在实践操作中体验“做数学”,在合作交流中体验“说数学”,在联系生活中体验“用数学”。学生体验学习,是用心去感悟的过程,在体验中思考、创造,有利于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养。而传统的数学教学是学生被动吸收、机械记忆、反复练习、强化储存的过程,没有主体的体验。然而在新课程中,教师只不过是学生自我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而学生学习数学是以积极的心态调动原有的认知和经验,尝试解决新问题、理解新知识的有意义的过程。

《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学生在参与特定的数学活动,在具体情境中初步认识对象的特征,获得一些体验。”所谓体验,就是个体主动亲历或虚拟地亲历某件事并获得相应的认知和情感的直接经验的活动。让学生亲历经验,不但有助于通过多种活动探究和获取数学知识,更重要的是学生在体验中能够逐步掌握数学学习的一般规律和方法。教师要以“课标”精神为指导,用活用好教材,进行创造性地教,让学生经历学习过程,充分体验数学学习,感受成功的喜悦,增强信心,从而达到学会学习的目的。

一、教学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

新课程教材内容已经改变了知识的呈现形式,这是一大亮点,教师作为教学内容的加工者,应站在发展学生思维的高度,相信学生的认知潜能,对于难度不大的例题,大胆舍弃过多、过细的铺垫,尽量对学生少一些暗示、干预,正如“教学不需要精雕细刻,学生不需要精心打造”,要让学生像科学家一样去自己研究、发现,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在体验中主动建构知识。学习方式的转变是本次课程改革的显著特征,积极培养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分析和解决问题以及合作交流的能力,改变学生从前单一、被动的学习方式。

二、从新课标看“学生”

在学习和尝试使用新教材的过程中,我越发感受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潜能是很大的,不可低估的,把数学放在了生活中,学生的潜能则像空气一样,充斥着生活的舞台,学生在学习时发挥着自身巨大的能量。如在学习“时分秒的认识”之前,让学生先自制一个钟面模型供上课用,远比带上现成的钟好,因为学生在制作钟面的过程中,通过自己思考或询问家长,已经认真地自学了一次,课堂效果能不好吗?如:一张长30厘米,宽20厘米的长方形纸,在它的四个角上各剪去一个边长5厘米的小正方形后,围成的长方体的体积、表面积各是多少?学生直接解答有困难,若让学生亲自动手做一做,在实践操作的过程中体验长方形纸是怎样围成长方体纸盒的,相信大部分学生都能轻松解决问题,而且掌握牢固。

总之,体验学习需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体验中思考,锻炼思维,在思考中创造,培养、发展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当然,创设一个愉悦的学习氛围相当重要,可以减少学生对数学的畏惧感和枯燥感。让学生亲身体验,课堂上思路畅通,热情高涨,充满生机和活力;让学生体验成功,会激起强烈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应该深入到学生的心里去,和他们一起历经知识获取的过程,历经企盼、等待、焦虑、兴奋等心理体验,与学生共同分享获得知识的快乐,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学习”。

《关于数学教学心得体会范文合集6篇.doc》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