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选语文教学心得体会范文汇编九篇
当我们受到启发,对学习和工作生活有了新的看法时,可以寻思将其写进心得体会中,这样我们可以养成良好的总结方法。那么心得体会该怎么写?想必这让大家都很苦恼吧,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语文教学心得体会9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1我从事小学语文教学,也就几十年的时间吧,经验说不上,只是有几点心得体会,在这里与大家分享。
教学理念方面:我一直认为教育应该是一种潜移默化式行为,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成长。语文教学同样如此,如果总是强调学生必须背过、必须默写过、必须理解等等,看似在强调知识的重要性,实际上却会在无形中增加学生的压力,让他们感到学习是任务,是不得不去做的事情,这样就容易扼杀学生那份对语文的发自内心的喜爱与迷恋,因而就抹杀了语文教学的初衷——语文素养的培养。
我认为真正好的教育应该是润物细无声的。尤其是我们的语文教学,更容易起到感染、熏陶作用。每篇文章都有它的精彩所在,我们应该引导学生发现这些精彩之处,用心去体会、揣摩,发现其中的美,发现那种美的表达方法。从而使学生爱上读文章,爱上欣赏,甚至希望并学会去表达。在这个过程中,学生自然能够了解文章的含义,吸取其中的精华,感悟文章的写法,达到从知识到精神的成长。
教学方法方面:俗话说教学有法,教无定法。有了良好的教学理念,具体的方法则是千姿百态的。对于不同群体的学生、不同的教学内容、不同的环境采取的方法自然不同。我们语文课本上,对于不同的年级所配备的教材内容都是符合相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对于他们来说,理解文章的内容应该不是什么难事,所以教授课文时可以让学生通过自主的学习,谈谈自己的理解和感悟,以及领悟到的东西,老师所要指导的就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或遇到的问题。
当然对于重点的把握,教师应该视情况加以引导。在学生自主理解体悟的同时,教师应该有意的引导学生发现文章的写法、特点,领悟到如此表达的优势,从而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感受到学习和写作及表达的方法。这样我们就不是单纯的教课本、教课文内容,而是教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教学生自我表达的方法。不但让学生学会了输入,同时还学会了输出,也就是运用。
当然在具体教学中,教师设计的教学导语、创设的教学气氛等等,都是引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环节,这些都离不开老师的激情在里面,需要我们不断的学习和摸索。
总之,我们还是应该本着学生本位思想,一定要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想尽办法调动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引导他们学会读书,学会学习,学会运用。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2语文既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作为语文老师,要想在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应知道课堂教学要注意的关键是什么,现将本人在教学中的几点体会总结
一、设计好教学导语。导语是新课的引子,是教学一篇新课文的开场白,一段精彩的导语是一节课能否取得成功的关键,因此,导语设计是语文教学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那如何才能设计好课堂教学的导语呢?
1、根据不同课文类型设计不同的形式,设计时并要围绕教学内容,学习目标来构思,突出教学重点,避免华而不实,偏离课堂教学的主题,让学生茫然不知所云。
2、注意简明、概括。导语应力求做到以少胜多,言简意赅,用一段简明的导语,抓住课文内涵的要点实质和学习材料的核心内容,有利于概括教学的主要内容,使学生轻松掌握有关知识。
3、要生动、有感染力。充满色彩的生动的导语,能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能感染学生,调动学生去领略课文的风采,引起感情上的共鸣。
二、创设良好的课堂气氛,课堂气氛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教师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和领导者,其知识,人格和威信是一种巨大的精神力量,具有很大的震憾作用,是影响学生情感、制约课堂气氛的关键要素。所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学生要“严”不能放任自流。当然,“严”也不能严得过度,以免给学生带来心理上的压力。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还要有“激情”,教师每上一堂课前应以满腔热情的积极状态,将知识技能传递给学生,使学生的心随着教师的情感而奔腾澎湃。只要我们从内心深处去热爱学生,关心学生和爱护学生,积极主动地创造条件,让学生从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熏陶和感染,良好的课堂气氛自会形成,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3本学期,我从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全体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向前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整体来说较好的完成了本学期的教学任务。
一、让孩子尽快适应小学生活。
作为这些孩子来说,他们刚刚告别自由自在的幼儿园生活,进入一年级成为一名小学生,能够说是他们人生中的一个转折点。如何能让他们尽快适应小学生活,学会在40分钟的课堂上认真地听讲,学会和同学交往是十分重要的。所以,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是我教学工作开始的重点。刚开学的两个星期里,我采用编儿歌、口令等形式,将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融入情趣之中,让学生在情趣之中慢慢地养成良好的习惯。从坐直到站立,从写字到读书拿书,从坚持正确的读写姿势到爱惜学习用品,我都不厌其烦地讲讲讲、说说说,经过一学期的培养,我班学生都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认真备课。
今年我担任的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教学资料较简单,就是拼音、识字、写字。但我不因教材资料简单就轻视备课,而是每节课前在备学生的同时备教材备教法,根据教材资料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教学方法,并对教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了详细的记录,认真准备教案。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并想办法制作各种利于吸引学生注意力的趣味教具,课后及时对该课进行分析总结,吸取经验教训。
三、重视学生的基础知识教学。
一年级作为学生走进学校的第一步,正如修筑高楼大厦一样,必须要为学生的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本学期,我主要在注重学生的汉语拼音知识的掌握、写字、读书、课外阅读等方面作了努力。
(1)让孩子在欢乐中学拼音
汉语拼音既是学生学好语文的基础,又是学好语文的重点。如何让学生能把这看似枯燥的知识学得生动趣味,又能很好地掌握,在开学前一个半月教学拼音的时间里,我针对学生因材施教,每一天鼓励学生读课外书,并经常引导学生对已学拼音知识活学活用,经过学编儿歌、“摘苹果”、“开火车”游戏等多种形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2)强调孩子用正确的写字姿势学写汉字
写字教学是一年级语文教学工作的难点。能让每一个学生写一手好字,是我最大的心愿。所以,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我异常注意对学生写字的要求。首先,要让学生写好字,作为他们的语文教师,我在课堂板书等方面给学生做一个很好的示范。其次,我充分利用教材中的写字教程,引 ……此处隐藏7002个字……关注的问题。在实际工作中,我也往往感到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不强,学习热情不高,把学习当做一种负担,甚至产生厌学心里。对于这种情况,我认为除了帮助其明确学习目的端正学习态度之外,还应改革教学方法,将组织教学的着眼点从传授知识转移到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趣上来,想方设法调动学生的情感因素,使自己的教学活动能带给学生一种美好的情感体验,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和情感需求。
情感是教学教程中头等重要的心理因素,作为传授知识的教师来说,应抓住情感,寓情于教,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提高语文教学水平。那么,在教学中应怎样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呢?
一.准确地把握教材中的情感因素
语文教材提供了丰富的情感因素。文章是一个承载多种情感信息的载体。教师就要熟练地掌握教材,细心地体味感情,必须吃透教材。教师要把知识和感情传授给学生,必须在备课时首先增强自身对课文的真切感受,应拥有丰富的知识和饱满的思想感情,然后将这种情感融入到教学当中,引发学生的共鸣,使教学情境进入最佳状态。
二.创设情境,激发情感
情感总是在一定的情境中产生的。如果能以灵活多变、新颖独特的导入语,或是有意识地创设一些能引起学生精神活跃的问题,把学生带入新鲜的情境中,就很容易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学生的情感。教师要根据教材的内容预先设计一些与教材有关,同时又能激发学生兴趣的环节,创设能激发学生表现欲望的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使他们在不知不觉中获取知识,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在学习《卡罗纳》一文。在讲解课文,学习语文知识前,可先介绍一本书《爱的教育》。这本书曾在19世纪轰动了意大利文坛,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吸引力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里边的一篇故事《卡罗纳》。进一步诱导学生展开联想,并联系自己的实际,谈谈人们对卡罗纳的真切关爱。人的情感是相通的,学生由此及彼,就更能理解课文中“关爱”,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同时也能促进学生带着一种情感需求去学习课文,并在学习过程中去满足这种情感需求。
三.在朗读中体会情感
朗读是语文学习中的最基本的一种阅读方式,是语文学习的物质外壳,是学好语文的基础,是理解课文的重要方法。俗话说:“读书百遍,其意自见。”朗读能力的培养是语文教学重要任务之一。感情朗读又是以理解课文为基础而进行的,使学生在加深理解的同时受到感染和熏陶;同时感情朗读又反作用于课文的理解,当学生能够把本来毫无生气的文字符号通过朗读折射出一定的情感光芒,则说明已经把握了文章的情感基调。然而在实际教学中却有许多学生不愿张口,或张口就错,这样的朗读是不能满足语文学习的需要的。在课堂中创设轻松有趣的课堂气氛,创造灵活多样的朗读情景是解决这些问题的有效方法。,
1、演读配合
所谓“演读配合”其一就是要边读边演,通过表演简单的舞蹈、舞台动作,让学生充分表达内心的情感体会,以达到感情朗读的效果,一般适用于童话教学。其二就是在学习课文时或学完课文后,让学生把课文改编成课本剧,自编自演,适合童话故事式的课文即《幸福是什么》、《小木偶的故事》等课文.小学生特别是四年级的学生,天性活泼、爱模仿、爱游戏、爱表演,可以通过表演动作和表演课本剧的朗读形式来满足他们的天性。学生在课本剧的情景影响下,既训练了朗读能力,又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创造能力及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
2、音乐情景朗读法。
我国传统文学常与音乐交融一起,显示出音律文章的优美。因此在朗读一篇优美的、或是感情挚深的、又或是具有气势磅礴的文章时,配上恰当的音乐,将会收到非常精彩的效果。例如在上《观潮》一课时,配上一段时而咆哮,时而温婉低语的音乐。会让文中的景物更完美地浮现出来。学生也在朗读中不知不觉地体会到文中的意境,从而领悟出文中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3、想象情景朗读法。
“想象情景朗读法”就是师生通过运用语言、音乐和图画等教具进行渲染气氛,再现课文情景,发挥想象,领悟人物情感而进行的一种情景交融的朗读方法。它能让学生有身临其景的感觉,而达到有感情朗读的目的。适合情景^对`话式、童话式和描写优美风景的文章,如:《鸟的天堂》等课文。
四.层层设疑 创设竞争的情境
在课堂教学中,可有意识地层层设疑,创设一种探讨问题的情境,以不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当然,问题难度需适,过易的问题,迎刃而解了,学生不能从中体会思维活动所带来的愉悦;而过难的问题,学生百思不得其解,也无法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在课堂中创设一个竞争的情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完一篇短文,学完几首唐诗,不防用三五分钟让学生背诵。看谁记得最快,最好。在课文讲解过程中,也不防故意出一个关键性错误,以引起争论,使学生在争辩中更好地理解课文。这种竞争。能使学生的思维运转到最佳状态,从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
语文教学心得体会 篇9今年秋天,我有幸来到了古城徐州,参加为期两天的“于永正教学思想研讨会”。两天的时间虽然不长,我却受益良多。
于永正是我非常敬仰的一位教师。他幽默而又严谨,令人景仰却容易接近。在我看来,他是一个在教坛上勤恳耕耘了几十年的老教师,更是一个温文尔雅的治学君子。毕业十三年来,我一共现场听了于老师三次课。
第一次,记不清具体的年月了,在灌南,于老师上的是《小稻秧脱险记》。当时的我是一名新教师,是个彻底的“门外汉”(虽然现在我依然是“门外汉”),根本不知道如何上课,正为如何上语文课发愁呢,加上我实习阶段从未接触过语文课,所以更觉得无从下手,不知这简单的文章还能教给孩子什么。可是当我听了于老师给孩子们上的课时,我被深深地震撼了:原来语文课可以上的这么朴实自然、充满情趣!当他的学生一定很幸福吧!我也要当他这样的老师!让孩子爱上语文,幸福快乐的上语文课!课后,我激动地跑到台上,拿着他的一本书请他给我签名,捧着这本心爱的书,我激动了好长一段时间。我更是把从于老师课堂上学来的招式“如法炮制”,用在我的课堂上,可是奇怪的是,效果却远远没有我想象中的好,孩子们有些不知所措,不能进入情境。我反思,一定是什么地方出了问题。现在想想,当时的自己只是看到了“形”,没有真正领会于永正老师的设计意图,所以只能“东施效颦”,“难看”是必然的。不管怎么说,这次的听课点燃了我对语文的激情。我期待着能再一次听到于永正老师的课。
几年后的海头小学,我再次有幸听到了于永正老师的课。那次他上的是《高尔基和他的儿子》。相比第一次,经历了十年的教学实践,我已少了最初的浮躁和狂热,多了几分沉静与思考。我不再着急记录他的一言一行,一招一式,而是思考于永正老师的教学意图,并与自己平时的教学作对比,努力发现自己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这样一比,真的比出了不少问题:学生的读写指导不够扎实,课堂上形式主义的东西太多,对待教学重难点的突破没有深入钻研,不能敏锐地捕捉并机智地解决课堂上的生成等等。想到这些,我不禁冷汗直冒,觉得自己需要学习的东西太多。课后,我买了一本于永正老师的《教海漫记》。于老师提笔给我签下了“大法无形 大教无痕 于永正书 二0一0年春”这几个字。